谁是罪魁祸首
人们常说,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在吸烟者的眼中,正是由于香烟的“一利”、“二利”甚至“百利”,才让他们对吸烟总是恋恋不舍。提起吸烟的理由,烟民们的回答大多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精神压力”、“控制体重增长”、“清神醒脑”,还有些人吸烟是因为“喜欢香烟的味道”,或者“形成了固定的习惯”。综合以上回答,我们大致可以将吸烟的理由归结为三点:即“身体性依赖”、“精神性依赖”和“习惯”。这三者互为关联,形成了一个“恶性三角形”,从而使戒烟变得困难重重。在反复吸烟的过程中,这个“恶性三角形”会变得更加牢固,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香烟中的尼古丁。
所谓的“习惯”是指吸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某种行为构成密切联系的一种状态,诸如吃完饭、打电话或闲来无聊时都会抽支烟。一旦养成了打电话时吸烟的习惯,那么,只要拿起话筒,就会形成“电话=香烟”的固定链接,从而条件反射性地想要吸烟。正是由于人的思想和身体已经记住了吸烟行为与某种动作之间的固定关系,因此不吸烟时,人们才会感到心绪不宁、口中无味,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发无聊的时间。
试想一下,假如按照一个普通吸烟者每天吸20支烟、每支烟抽10口计算的话,1天就要抽200口烟,1年下来,就要重复7万多次吸烟的动作。因此,在一打电话就吸烟的反复重复中,形成“电话=香烟”的固定链接也就不足为奇了。简而言之,一旦日常生活的某种行为与吸烟之间构成了联系,人们就会在每天不经意的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地吸食香烟。
很多人喜欢将无法戒烟的原因归咎于“吸烟已经形成习惯”,然而,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习惯问题,在其背后,还隐藏着“身体性依赖”和“精神性依赖”的深层原因。因此,戒除烟瘾实际上就是摆脱或者从“恶性三角形”的束缚中求得解放的过程。